(一)课文原句:仅有渔翁和鹬蚌的图画,没有文字(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二)文化因素:出自《战国策·燕策二》:“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啄。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三)文化内涵:引文的内涵是:河蚌刚好出来张开壳晒太阳,有个鹬鸟咬住了河蚌的肉,而河蚌则两壳相合夹住了鹬鸟的嘴巴。鹬鸟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河蚌也对鹬鸟说:‘我今天不让你的嘴巴出去,明天不让你的嘴巴出去,就会有死鹬。’河蚌鹬鸟谁都不肯放过对方,这时来了个渔翁,轻而易举地就把两个家伙抓走了。
战国末期,七个诸侯国相互攻伐,战争连年不断。有一年,赵国准备攻打燕国。有个叫苏代的说客去拜见赵惠王,劝说他不要攻燕。他先向赵惠王讲了引文的故事。讲完故事以后,说:“如果赵国去攻伐燕国,燕国又竭力抵抗,双方坚持不下,都有削弱。这样,秦国就会像渔人一样坐收其利。请大王认真考虑再做决定。”赵惠王觉得苏代说的有道理,表示不去攻打燕国了。
“鹬蚌相争”的故事,起码给军事家提供了一条思路,就是在决定出兵还是不出兵时,一定要考虑到“此次出兵只要交火自己有没有损伤,哪一方损伤大?还要考虑到当时和战后有没有可能让第三方占了便宜?除在军事上要考虑这一点以外,在老百姓的生活中也会有这种情况。
如《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中就说了这样一件事:“李督管本欲唆使*,裴九老两家与刘秉义讲嘴,让他们鹬蚌相争,自己渔翁得利”。
说明:为了帮助小学生家长顺利地为自己的孩子答疑,帮助小学新入职的教师查找资料,帮助高年级学生顺利自读,本《随笔》将对这些含传统文化因素的名言警句做一些讲解。敬请阅读。
- 上一篇: 中国科技之星的故事
- 下一篇: 记叙文的记叙顺序及作用,记叙文的记叙顺序答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