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是一个禁摩的城市,目前的规则是辖区内所有路面禁止行驶摩托车。
这是一个缩影,因为很多中心城市都禁止摩托车上路行驶,比如说武汉、北京、广州等地方,但也有一些中心城市对摩托车的包容度比较强,比如说西安、重庆。
大概20年前提出的禁摩条令,很多城市贯彻执行的非常好,但随着人们出行需求的释放,地面交通压力也在增加,虽然公交、BRT、地铁交通网络非常丰富,但固定的基础建设容量不变,人们对恢复摩托车出行的呼声也比较高。
大概18年前后,西安大胆尝试放开了禁摩条例,在过去5年,城市道路安全、管理和摩托车进行了很好的共存,没有因为摩托车的驶入而带来太大的交通管理压力,摩托车也没有因为闯入城市给城市带来风貌变化。
对于西安来说,取消禁摩取得了较大成绩。
我们退一步分析,城市禁摩的初衷是早期摩托车难以管理,在相关监控设备网相对羸弱的情况下,摩托车机动性强、难以抓拍这些问题,的确给城市带来了很大的管理压力。
且,摩托车本身安全性差、入手门槛低、车速快、拖审情况更严重,所以当年才被大型城市禁止。
我相信当年的西安禁摩也是这个理由,但如今已经到了一个新的时代,以上的这些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管控。
一方面,我们的监控网络异常发达,对驾驶员的教育培训进入到了新的阶段,绝大多数道路驾驶员都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另一方面,机动车数量的增多和基本不变的城市基础建设形成对冲,我们也需要找到新的舒缓点。
目前对摩托车的管理焦虑存在以下几点:
1、摩托车驾驶员的行为标准规范,从电动自行车的驾驶规范来看,绝大多数人对佩戴头盔依然非常抵触,认为这是一个影响美观、麻烦的配件,即便在各大城市强制要求佩戴头盔的情况下,做到规范驾驶的驾驶员依然很少。
数据统计,80%左右的人不愿意主动配套头盔,迫于压力才会使用,如果不强制,会有多少人为自己的安全考虑?
2、城市风貌管理,一部分低素质驾驶员非常干扰城市风貌,不仅仅是飙车的问题,夜间噪音污染更加严重,即便是禁摩的城市在晚间依然能够找到炸街的影子,如果放开,城市居民是否真的能够顶得住夜间噪音。
站在城市管理的角度来看,驾驶员综合素质的低劣是阻碍摩托车进入城市的一大阻力,尤其是大排量、年轻驾驶员的提前入局,给摩托车的城市化蒙上了一层阴影。
不是每个城市都有西安的魄力,因为解除禁摩西安也付出了较大的代价,摩托车相对于汽车来说有着太多的不成熟、落后的影子,越是简单的产品,越考验驾驶员的素质。
从每一年重庆摩博会的事故、炸街就能看出来,那些年轻驾驶员对行业的冲击有多大,这些都是影响大量人群的关键因素。这些压力不释放,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对摩托车都会持有色眼镜。
根本上来说,国内的摩托车驾驶证考取的太容易了,炸街、飙车的违法成本也太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