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善尽美的意思(尽如人意的意思)
用一碗茶汤的时间,学习一个小小的文化知识点。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成语“尽善尽美”,这个成语的意思很简单,形容做事情或者某一件事物极其完善,极其美好,而这个成语的出处,就是《论语》的八佾篇。
在八佾篇中,其出处的原文是这样的——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在这段原文中,我们很容易可以看出,里面有一个对比,《韶》与《武》的对比。孔子对于《韶》的态度,是“尽美矣,又尽善也”,意思是十全十美,没有瑕疵的意思;而孔子对于《武》的态度,却耐人寻味——“尽美矣,未尽善也”,虽然很美,但是不够好
其实,无论是《韶》还是《武》,都是古代的一种乐舞形式,那么,既然它们都是同一类事物,但是为什么孔子对它们的态度却不一样呢,这就要从两种乐舞所存在的年代以及两种乐舞的目的说起了。
《韶》这种乐舞,相传是出自舜的时代,乐曲雍容大气,目的则是为了赞美舜帝的上一任尧帝的圣德,那么,对于舜帝来说,尧帝最大的圣德是什么呢,当然是禅让制度了,古代政权的交接通过禅让的方式进行和平过渡,恰好是对孔子“和”的思想的最好呈现,大概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吧,所以孔子称《韶》为“尽善尽美”。
当然,《韶》这种乐曲本身也是非常值得称赞的,传说孔子前往齐国聆听此乐曲的演奏,听的时候如痴如醉,听完了之后手舞足蹈,而“三月不知肉味”的典故正是来源于此。
说完被孔子推崇备至的《韶》,我们再仔细探究一下《武》的细节。《武》这首乐舞又称为《大武》,其实是为了表现武王伐纣而创作的一种大型古典乐舞,相传,周武王讨伐纣王之后,又害怕民众百姓不能长久服从自己,所以创作了这样一首宣告个人勇武的乐舞来“秀肌肉”。
《武》这首 乐舞的队伍,分为八个行列,每个行列八人,也就是本篇章开篇提到的只有天子才能使用的“八佾”,六十四个人,主演头戴冠冕,手拿盾牌玉斧头,表演起来,非常雄壮威武。但是这样的乐舞,美则美矣,但是过分宣扬周武王的武力;
同时,武王伐纣,虽然顺应天意、替天行道,但是在孔子看来,仍然有“以臣伐君”的意味,这样一来,与孔子一直宣扬的“礼”的思想不合,所以孔子才会有 “尽美矣,未尽善也”的论述。
最后总结而言,一样是乐舞,《韶》与孔子“和”的思想契合,所以“尽善尽美”;《武》与孔子“礼”的思想不合,所以“未尽善也”。
成语“尽善尽美”出自《论语》,它和武王伐纣的典故有关系,您学到了吗?【朗读者老汤】
- 上一篇: 苹果手机用什么下破解版游戏(xy苹果手机助手)
- 下一篇: nb跑鞋全系列介绍(nb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