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数字化“从0到1”的转型路上,上海洪朴信息科技走得很稳。
洪朴信息成立至今7年,最擅长的领域是光伏行业的工业数字化,这个行业先天的新基建不错,数字化程度很高,企业一度成为光伏行业内第一家把智能检测和对应的质量分析系统做出来的企业。但当企业首次走到最传统的制造业行业——水泥产业的时候,这一招不行了,用上海洪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陶青的话来说,行业里不少数字化转型,几乎需要从0开始搭建。
由此,洪朴信息一头扎进了这个最传统制造业领域中,走到工厂中观察产业的痛点,在“痛点”里寻找“机会点”,投入到研发、开发的工作中,大概花了半年多的时间,把前期样机快速搭起来,跑通了水泥熟料样品分析的数字化体系,并真正用于工厂的实际运营之中。
近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施耐德电气联合主办的第三季绿色智能制造创赢计划结营仪式在上海成功举办。凭借着优异的表现,洪朴信息荣获第三季绿色智能制造创赢计划总决赛金奖。
“随着数实融合不断深入,工业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技创新支撑,绿色智能制造创赢计划不仅是落实创新驱动、助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一项战略举措,也是一项面向未来工业的前瞻布局。” 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工业自动化业务中国区负责人庞邢健表示。事实上,对于工业数字化而言,这个庞大的体系对初创企业并不友好,但依托施耐德电气这样的大企业平台所构建的创新生态圈,像洪朴信息这样的企业得以以创新加速数实融合,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为工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
从0到1,传统水泥产业也能闯出新赛道
抢抓工业数智转型战略机遇,施耐德电气加速突破工业场景中的关键痛点,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用武之地。历经近10个月的加速营培训、场景探访与联合方案开发,在行业专家和绿色智能制造技术融合创新专家委员会的全程护航下,5家加速营创新中小企业围绕5大场景,展示联合创新PoC方案。洪朴信息就是其中一家。
“水泥行业对我们而言一个全新的市场,以前从没有接触过。”陶青也解释了进入这个场景的原因——一方面,在传统产业存在很多新赛道,另一方面,这一产业存在可复制性。他说,这个项目的带队经理是水泥架构师,对于水泥行业的工艺有深刻的了解,同时对场景也有深刻的提炼。
这次在工业数字化领域跑通了对水泥熟料样品的稳定性分析后,陶青也对未来水泥产业的数字化方向有了更深的理解,希望往后逐渐走到水泥行业质量管控领域,“这也是我们最初设定的目标”。他说,站在制造业管理角度,发现问题永远是最开始的那一步,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会涉及到分析问题在哪、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以及怎么样持续修正,“我们也希望能够借鉴在光伏半导体的经验,以及施耐德电气在其他领域特别先进的知识和经验,包括一些系统化的沉淀,持续进行问题的修正、预测、提前干预,把整个的流程提前走完,实现数字化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闭环。”
从水泥行业到水行业、轻工日化,从工业设备虚拟检修到行车调度,“从0到1”打造联创方案的加速营企业交出了亮眼的答卷。其中,境腾科技融合施耐德电气对行业的深刻洞察与自身的技术优势,打造出基于混合现实技术的远程协同及工作流指引的设备虚拟化检修解决方案,远程赋能操作人员设备调试、维修以及培训的全过程,将“工业元宇宙”的发展愿景带入现实。
“从1到小规模复制”,向创新成果规模化复制推进
工业数字化领域“从0到10”的创业并不容易,一直以来,依靠大企业所创造的生态圈,让更多有技术的行业新兵来解决现实问题,是一种被普遍认可的方式。
抢抓工业数智转型战略机遇,施耐德电气加速突破工业场景中的关键痛点,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用武之地。记者注意到,除了像洪朴信息这样的“从0到1”的联创方案外,第三季的创赢计划还首次推出成长营,专注于“从1到小规模复制”的成长营,向创新成果规模化复制深入推进。
上海辉度智能系统有限公司今年进入成长营的规模化复制阶段,公司CEO许跃华坦言,他们的核心工作是在完整技术之后,考虑如何产生商业价值,“我们需要找施耐德电气的销售、市场,跟我们的产品经理和市场同事坐下来开会,光去年双方开会的频率就不低于一两百场。”他说,接下来他们希望找到更多的客户,帮这些客户解决问题,产生更多商业价值,“2023年,我们希望能实现规模化复制,完成从10到N的飞跃。”
在庞邢健看来,任何创新在转化的过程中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阻力,包括对新技术的理解与吸收,也包括企业原有的思维定式,供需双方的相互理解程度等,“所以在成长营上,施耐德电气首先在融合创新的联创方案上投入很多精力,让客户在PoC验证上能够切实看到投资回报,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在成果转化上面,从内到外,然后从外到内,不停地提升和循环。”
数据显示,从2020年的探索到2022年的创新与规模化并举,3年来,绿色智能制造创赢计划吸引了350多家专注高新科技领域的中小企业报名,近40家企业进入到联创方案阶段,覆盖20个工业场景,从0到1,从1到小规模复制,再到全面市场化,共促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加速工业数字化转型。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国际合作处毛涛表示:“当下,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但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产业链格局没有改变,只有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作,形成共生共赢的产业生态圈,才能夯实赢得未来的基础。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创赢成果开始服务于经济社会,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贡献越来越多的‘创赢’力量。”
提取“公因数”,找到规模化的路径
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为工业界的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带来蓬勃动力,工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从科技创新中寻找答案,站在创新“高地”上进行面向未来的前瞻布局,其落脚点正是技术的融合创新。
决赛当日,一份《绿色智能制造技术融合创新报告》同步发布,围绕OT、IT、DT、ET、CT,让技术更好地聚焦行业场景进行创新,勾勒制造业技术融合创新全景,为行业决策者与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可执行、可落地的建议。
事实上,从过去三季的创赢计划来看,创新链条在每一阶段的表现都不相同,却又一脉相承。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战略联盟&创新投资中国区负责人李瑞就表示,从0到1、从1到N面临的挑战不一样,从0到1更多的是不断试错过程,最终找出一个比较完美的方案解决客户的痛点。而从1到N则是把复杂的事情说简单,无论是从产品端,还是从商务端,两三个要点能够把它呈现出来,让销售、代理商、合作伙伴、客户能理解、能接受,“但最终商业逻辑是相通的,都是找到客户痛点最终解决问题。”
在这条创新链中,如何提取公因数也是要考虑的问题。从目前正在探索的工业数字化方案来看,场景非常细分,如何在细分场景中实现规模化,标准化、规模化与融合化之间,又该如何平衡?在李瑞看来,在规模化的问题上,施耐德电气希望把产品功能变成一个子系统,融合在大系统之中,“以前的大系统可能没有这个功能,但是客户可能有这个需求,购买了大系统,可以连着子系统一起提供。”此外,他认为,从一个细分行业市场再扩展到其他类似的细分市场的过程中,产品会进行定制化,但不一定会改动太多,从而实现规模化。
庞邢健则认为,对于某个单独场景而言,其潜力值可能不大,但中国是全球制造业大国,任何一个场景在中国都会有足够的量,所以只要达到高度产品标准化,或可以迅速触达客户渠道,转型成果足够吸引客户,依然是能够扩大规模的,“所以我觉得标准化和融合两者之间并不矛盾,有的时候可能客户需要大系统,有的时候可在单一场景下快速提升回报率,企业应同时做好两方面的准备。”
作者:徐晶卉
编辑:朱伟
责任编辑:戎兵
- 上一篇: 2022南昌网吧什么时候恢复营业
- 下一篇: 教你如何在家里赚钱的16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