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淘宝上花10元钱就能上直播热门。”一个经常在某直播平台直播的主播这样说道。对于这种花钱刷人气的现象,这位主播向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很正常,因为很多人都这样,又不止一个人这么做,所以也谈不上公平不公平。”
记者发现,在淘宝上搜索“直播刷人气”,会有十余页与之相关联的“产品”。他们的服务对象是不同直播平台的主播,服务内容是帮助主播在直播的时候增加人气,甚至可以帮助主播上“热门”。而且这项服务还有等级之分,以单次直播为例,10元可获得2000个直播人气,20元可获得3000个直播人气,30元可获得4000个直播人气等等。同样,主播还可以在淘宝店内购买粉丝。
在采访中,一位淘宝店主向中国商报记者表示,某直播平台2000个直播人气按次收费是10元,包天是20元,并表示,“从该‘产品’上架已经累计成交5000余笔,主播在使用过程中安全稳定,基本不会被平台发现。”
此外,一些比较出名的直播平台,也可通过淘宝买粉丝、刷人气、上热门、买礼物,各种商品交易单数都在千人以上。
不难发现,花钱“刷人气”已经不再是秘密,背后也不仅是为了面子,更关乎到收入。据中国商报记者了解,在主播直播的过程中,会有观众送出虚拟礼物,不同平台按不同比例进行换算得出直播的收入,主播可与平台按比例分成,对其中一部分收入进行提现。
因此,“刷人气”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直播收入。但主播并不会独得直播收入,平台往往会抽走一半甚至更多。据业内人士介绍,某直播平台抽成占68%,主播只能拿到32%。据了解,还有一些直播平台因为有公会环节的存在,主播、公会和平台的分成比例大致为30%、10%和60%;没有公会环节,主播与平台分成大致为40%和60%;后来兴起的各类直播APP,某些是底薪+分成,主播的分成比例也大多在30%至40%左右。因此,平台在“刷人气”中,也会获利不菲。
但无论如何,对于直播平台而言,这不是一种健康的发展方式,同时也折射出直播平台普遍存在的问题。正如易观互联网娱乐分析师王传珍所言,从PC端到移动端,直播的参与门槛大大降低,目前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市场培育和发展初期所暴露出的s单、机器人观众、人气值造假等。
对此,映客相关人士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映客为了直播活动的健康有序,制定了一系列社区公约,目的是尽可能地保证用户的良好体验。并表示,对于“刷人气”行为将会严厉打击。
但在记者询问将采取什么措施对“刷人气”现象进行管理、有无故意派发机器人观众时,映客并却没有做出明确表示。
在平台是否默许“刷人气”尚未可知的情况下,也有业内人士表示,直播看似是草根的游戏,实则背后还是有资本力量在推动。
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在线直播平台数量接近200家,其中网络直播的市场规模约为90亿元,网络直播平台用户数量已经达到2亿,大型直播平台每日高峰时段同时在线人数接近400万。从最早的秀场直播,到游戏直播和全民直播,再到近日诞生的明星直播,直播行业在飞速发展。通过淘宝刷人气产品成交量、网红经济公司与平台的“潜规则”可以看出,在直播行业快速增长的背后,存在的水分不容小觑。
值得注意的是,直播行业水分过大折射的已不仅是平台监管问题,其本质问题在于现在直播平台的盈利模式普遍过于单一。
王传珍告诉中国商报记者,PC直播“直播+”和移动直播,让现阶段的直播市场处于用户流量争夺白热化的发展阶段。网络直播市场快速发展的背后,暗藏的是直播业务形态及商业模式的不成熟。水分问题反映了直播平台为市场培育和用户培育所做的不得当举措,主播打赏分成模式在PC秀场时期被成功印证,但现阶段的问题在于单纯依靠主播直播带动已无法支撑庞大市场体量。
对于如何解决盈利模式单一这一直播行业的“硬伤”,王传珍表示,突破虚拟打赏的模式是支撑庞大市场体量的关键,平台内容形态创新及差异化竞争将成破局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