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融合物联网技术的少年农学院、开设各类科学教育社团、邀请高校教授走进校园上科学课……记者了解到,新学期以来,南京市中小学依靠自身资源和特色,开设了一系列有特色的科学课程,助力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养,积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高校教授进校园,科学成长营里来带娃
在启动装置中倒下充满力量的“营养液”,一时间大团大团的白雾涌出,而一株株“小树苗”也在雾气中慢慢显现……这一神奇的场景是近日光华东街小学“树娃娃科学成长营”启动仪式上的一幕,让在场同学感到新奇又有趣。
这样的开场,也让孩子们对科学成长营的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薛念华副教授给“科学成长营”的同学们上了第一节课,带领同学们走进微观世界,手把手教他们制作“足球烯”模型,在动手又动脑中感受化学的无限魅力。校长吴宁说,为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本学期,学校和南京大学合作,启动树娃娃科学成长营,由南大教授带领孩子们进行科学探秘。
培养孩子科学素养,除了高校教授进校园,小学生也可走进高校了。成贤街小学是我省为数不多的科学教育综合示范学校,为了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学校成立了“小橙子科学院”。近日,“小橙子科学院”的特聘辅导员就带领孩子们在课后服务时段,走进东南大学,了解东南大学的百年历史,品润专业科学精神。
学校科学教师魏僖说,这次的研学活动是学校打造“15分钟教育圈”的有效尝试,实现了学校对校外课程资源的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后期,学校还会组织孩子们走进东大,参与各类体验活动,跟着专家了解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
科学和劳动相结合,“农学院”里动手又动脑
在金陵小学的校园里,有一片占地15亩的生态园,这不仅是孩子们的劳动基地,也是学校科学教育的重要阵地。开发了融合先进物联网技术的少年农学院,围绕科学种植,孩子们研究如何科学育苗,温度、湿度、光线等对植物有何影响,水培植物如何才能长势好等一系列问题。
在此前学校举行的水培种植大比拼活动中,每位小朋友从学校领回小苗,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进行水培青菜的养护,同时利用日记、照片以及视频等形式记录气温、天气、日期、叶片数、青菜的生长情况等。为了更好地保护水培青菜,三年级的小朋友们还在科学老师的指导下,自己设计、搭建水培青菜智能小屋。不少孩子还在家试验水培小葱、胡萝卜、黄豆等。
金陵小学相关负责人说,学校将科学教育作为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少年农学院创设科学与劳动跨学科的学习课程,不断增强学生科学探究意识与实践能力;利用校内外资源开设众多科学教育社团,学生的小发明小创造层出不穷,并在各级科学类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品质。
打通壁垒,实现大中小学一体化培养创新人才
记者了解到,自2021年7月“双减”工作全面启动以来,南京市深入推进校内减负提质和校外培训治理工作,学生作业负担初步减轻,“双减”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对学校教育减负增效、减负提质,更加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的重大意义;对于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重大意义。教育部门鼓励学校在课堂教学中,加大科学教育力度;在课后服务中,加大科学教育资源供给;在作业管理中,增加探究类、体验类、实践类作业,加强中小学科普和科学精神培育。
南京市科协秘书长叶峰说,进一步推动中小学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做加法,要加强科学教育场馆建设,增加科普教育场馆资源;要鼓励更多学校结合“双减”推出人工智能、创新教育、STEM等特色校本课程,并且将科技特色纳入考核评价;要鼓励学校经常性开展科学课程展示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要打通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壁垒,实现大中小学一体化推进科学教育,贯通式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强化科学教育与传统文化、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融合建设,全面提升青少年的科学思维、动手能力和好奇心,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叶峰说。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钱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