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啊,我是朵朵!
“去博物馆参观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1月25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文称
三星堆博物馆里有人“打群架”
殃及文物
导致陈列的青铜器跌落
从网友的描述来看
当天游客众多
疑似是因为馆内拥挤
“挤着挤着就打起来了”
推搡之间
晃动了展示柜
此事一出
立刻引起了网友的关注
“文物没事吧?”
以下新闻内容和网友内容整理来自央视网
1.
博物馆回应:文物完好
从网友的配图中能看到
本应该立在文物展示柜中间的青铜人像
却翻倒在展示台与玻璃罩中间
根据其形状可以看出
这是一个跪坐青铜人像
有记者随即向博物馆方面求证
据当时在现场的工作人员称
当日确实有两名游客在争睹文物时
发生了争执
肢体冲突殃及展柜致其晃动
于是出现了这一幕
事情发生时
博物馆工作人员便第一时间前往现场
查看文物
经过专家的评估
好在那件青铜人像并未有任何损坏
目前还在正常展出中
两名当事人也被警方带走
进行了批评教育
2.
游客已道歉,馆方未索赔
“把文物摔了得赔多少钱啊......”
除了文物是否安好
网友们对赔偿问题也十分关心
1月25日晚
有记者从博物馆处证实
掉落的文物为商代青铜器
经专家鉴定没有大碍
目前事情已经妥善解决
游客已道歉
博物馆并未向其索赔
对此
有网友为游客们捏了一把汗
“还好是青铜器
这要是瓷器摔了
必碎无疑”
也有人认为
这样的处理结果太轻
把文物摔了竟也只是批评几句?
应该给点实际的处罚
才能引起重视
更有细心的网友认为
这也给各博物馆提了个醒
今后设计陈列时
也要有这方面的考虑
3.
博物馆参观,还是要多一些文明
出门游玩,安全第一!这次万幸文物无恙,万一真摔坏了,或者伤到了人,那就真不是赔礼道歉能解决的事儿了。
另外,文明参观真不是一句空话。
我们的读者中父母占了绝大多数,朵朵希望大家多留心一些,多提醒几句。以下10点,是我们的感受与总结,欢迎分享给你身边的人💪。
-1-
「该不该拍照?」
请注意拍照的标识和要求
博物馆里,究竟能不能拍照?
最简单的,就是请先留意馆内的相关标识和要求。
壁画、织物、纸张等很多文物对光的感应是非常敏感的,它们很脆弱,因此很多博物馆对在展厅拍照有特殊的要求。如果不允许拍照,请大家理解,一些国外来华的展览,在这方面的要求更为严格。
在网上有很多偷拍的图片,甚至是偷拍经验的传授,一来图片的质量并不是很高,原来华美的色彩在镜头下的图片中全都变了味道;二来作为普通观众也要树立起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
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呢?
这样的开放资源国内外渐渐多起来有些图片可以在该博物馆的官方网站上找到,每个展览后都会有精美的画册,很多细节都能很好地展现出来,尽管画册全彩印刷价格不会太低,但却实实在在是值得收藏的。
📸️如果允许拍照,也请家长和小朋友们在进入展厅前「将闪光灯调整到关闭状态」。不过,在我看来,有些美好的画面留在记忆里,比留在镜头里更重要。
-2-
「注意你的手!」
面对裸展文物请不要用手触摸
什么是裸展?
博物馆的很多文物为了让观众更好、更近距离地看到,会采用裸展,也就是没有一层玻璃的阻隔,你能清晰而真实地感受到古代的气息。
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陈列隋唐五代时期展示了著名的赵州桥石栏板,两侧已经隐隐被摸得起了反光,且不说对文物有多大的损伤,就连其他观众在欣赏起来恐怕也会觉得很“别扭”。
所以请家长们提醒自己,也提醒身边的孩子,不要因为好奇或者是其他的原因用手去触摸这些文物。
-3-
「记住我们身处哪里」
在使用公共空间时请注意礼仪
前面讲到的两点都是在展厅内的要求,对一些科技类、自然类的博物馆来说,为了更好地和观众互动,有很多动手体验的项目。
很多小朋友玩赢了,感觉很尽兴;玩输了,感觉很失望,都会过分用力地去使用这些设备设施,致使其中很多都无法再正常使用,我们自己高高兴兴走了,留给后面小朋友的就只有遗憾了,而留给工作人员的又是一轮维修。
除了展厅之外,博物馆中还有很大面积的公共空间,我们同样需要有文明的礼仪,这些是基本的要求。
比如长椅上不要躺卧,也给其他走累的观众一个休息的座位;比如吃完的食品袋、用完的餐巾纸都去它们该去的地方等等。
培养孩子在公共空间与人、与环境相处的意识,注重礼仪,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4-
「怎么穿,重要吗?」
你可以美美哒,但也应注意这些细节
博物馆免费开放后,来的观众多了,我们不能要求所有人走进博物馆时,都穿着比较正式的衣服来。但说实话,我并不是很希望看到家长和小朋友们穿得很随意走进博物馆,这方面家长们应该为孩子们树立起一个榜样。
还是那句老话,带着一份尊重走进博物馆,这份尊重也体现在你以什么样的形象站在这些文物面前。
比如,博物馆是个不太适合穿高跟鞋去的地方,一来参观展览很辛苦,二来很容易在展厅造成很大的响声。试想在一个高挑空旷的展厅内,地面是深棕色的实木地板,你正在看着那件瓷器上的缠枝莲纹,忽然听到一个节奏感十足、响彻展厅的高跟鞋声哒哒哒钻进耳朵,多么痛苦啊!
-5-
「和孩子交流时」
尽可能用室内的声音去说话
一方面是陪伴和带领孩子在参观,为孩子讲解文物,和孩子分享交流时,请让这个声音仅仅局限在家长和孩子之间;
另一方面是孩子们都有好动的天性,面对一些行为,在制止他们时,家长们用正向的思路去引导他们,让孩子们自己去感觉到这样的行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光靠大嗓门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6-
「倾听的秩序」
请不要轻易打断别人的讲解和对话
很多朋友去博物馆参观时,喜欢跟随专职讲解员或志愿讲解员,当他们在讲解和分享时,请不要轻易打断讲解和对话。
这不仅是对大朋友的要求,更是对小朋友的要求。身边有些年纪较大的志愿者老师,一个问题可能会打断他们完整的思路,对后面的讲解造成影响。轻易打断讲解员的讲解,不仅仅影响到的是讲解员,也是对队伍中的其他参观者的不尊重。
那是不是有问题就一直憋着呢,很多特别好问的小朋友总有问不完的小问题,我的建议是在展厅和展厅间、展柜和展柜间移动转换时借机来问,或者是在讲解结束之后单独来提问,这样自己听得明白,讲解员补充得也清楚。
-7-
「边吃边喝边参观?」
还是别了吧……
这样说,不仅是因为打扫的原因。总是有保洁阿姨要打扫的,这也是常规的工作,主要是出于对文物的保护。
比如国家博物馆的佛造像展厅,很多佛像有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年纪了,很多都是裸展,家长们端着水杯走到孩子跟前,保不齐后面有人推了一下,全泼在上面了,怎么办?
所以即使是馆里没有这样的规定,我也建议家长们了解这个基本的准则:
当孩子口渴时,可以带到展厅外面“补充水分和能量”,少听五分钟,少看五分钟,不影响整体参观。
-8-
「关于参观距离」
请不要站在别人和展柜的中间
这一条,也是提给家长的,那就是带着孩子在参观时,请您留意是不是有人站在你的身后,正在远远欣赏着这件文物,或者你身后是不是有个小孩子正在临摹眼前的这个文物,尊重别人在欣赏这个文物的权利。
但是很可惜的是,由于人流客流的关系,我们很难做到这一点,恨不得趴着这个柜子看个仔细,后面的观众也只能看到您美丽优雅的后脑勺了。
看来大家主要是「让手机先看」
-9-
「追跑打闹」
坚决不要!
我曾在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艺术展》讲解中,尝试过为孩子们做一些互动活动:
讲解结束后,给分组的小朋友们每组一个文物的局部图片,或者是个耳朵,或者是条支腿,或者是个兽面纹,让孩子们在展厅内找到这个文物,然后在展厅外讲出来,分享给其他小组的成员们。
但后来这个环节取消了。
我发现我控制不了,即便是自开始就强调要在展厅内保持安静的步伐,但孩子们好动的天性也会让他们跑起来的。
所以家长们在跟随孩子走进博物馆时,尤其是低年级的小朋友,如果不是跟随团队参观,不是由老师带领下参观的话,一定要照顾好孩子们。
-10-
「不要触摸展柜」
尊重他人也是赢得尊重的方式
很多小朋友看到越是小的展柜,越想趴在上面看个仔细,这份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这样一来,后面的孩子怎样去看呢?我们同样要尊重他人参观博物馆,欣赏这件文物的权利。
另外,这也是尊重那些不停擦拭玻璃的保洁阿姨的劳动成果。其实很多文物站在较远的角度去远远欣赏,反倒能看到不一样的内容,比如青铜展厅里的那件象纹大铙,你只有站在远处才能将那个凸出的硕大的兽面纹看清楚。
这个社会本身就急功近利,希望你和孩子能在博物馆的展厅里找到一种“慢”的方式,找到一种“静”的方式,找到一种“美”的方式。
*本文中的第1和第2点内容,来自央视网
- 上一篇: 花都岭南工业区童装怎么拿货
- 下一篇: 闲鱼流量怎么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