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全媒体记者 彭娜
“青海好人”,是我们对平凡英雄的亲切称呼。他们或充满爱心、助人为乐,或见义勇为、舍生忘死,或诚实守信、坚守正道,或敬业奉献、虔诚勤勉,或孝老爱亲、血脉情深。凡人微光,星火成炬,他们用实际行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道德的力量折射出耀眼的时代光芒。今天,我们把“青海好人”的故事讲给您听——
助人为乐“青海好人”
李玉兰:
“书记大姐”带领贫困村华丽变身
李玉兰,女,1964年生,中共党员,退休前为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农牧局干部。脱贫攻坚战役打响,她毅然赴隆治乡桥头村担任第一书记。在她的带领下,村里新建了幼儿园,硬化了村道,建起了文化广场、乡村旅游接待中心、软梨酒厂等,桥头村变身乡村旅游示范基地,群众收入显著增加,村民们亲切地叫她“书记大姐”。她先后荣获“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第四届青海省道德模范”等荣誉。
孙暄:
“最美爱心妈妈”跨越山河守护孤儿
孙暄,女,1949年生,退休前为北京铁路局工作人员。作为一名红十字志愿者,她跨越山河,不远千里来到三江源头,连续三年定期在玉树八一孤儿学校从事志愿服务工作,主动承担学校后勤服务和幼儿教学工作,为玉树移民区孩子们捐赠伙食费125万元,以实际行动诠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她是孩子们心中“最美爱心妈妈”,先后荣获“第四届青海省道德模范”“青海红十字优秀志愿者”等荣誉。
扎加:
高原好“扎尕”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扎加,男,1976年生,中共党员,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藏迪合作社理事长。他善于捕捉商机,致富不忘乡亲,建立“党小组+合作社”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和“双培双帮”帮扶模式,由合作社成员和党员以“1+N”的方式帮扶贫困群众,激发贫困农牧民致富奔小康的内生动力,为建强基层党组织贡献力量。如今的曲麻莱县格欠村,人人为他点赞,他是名副其实的“扎尕”(明星的意思),先后荣获“青海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
见义勇为“青海好人”
巴才洛:
千余次救援护佑群众安宁
巴才洛,男,1980年生,中共党员,青海省消防救援总队格尔木市消防救援支队盐桥南路特勤站站长助理。入伍23年,他先后参加灭火救灾和抢险救援千余次,为群众挽回财产损失数百万元,抢救遇险人员两百余人,结对帮扶孤寡老人、贫困群众12人,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6次,荣获“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灭火救援尖兵”、公安现役部队士官优秀人才一等奖、公安现役部队“优秀共产党员”“第四届青海省道德模范”“青海省优秀共产党员”“青海省拥政爱民模范个人”等荣誉。
诚实守信“青海好人”
赵久莲:
以笔为媒宣传家乡生态保护
赵久莲,女,1967年生,退休前为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四级调研员。退休后的她奔走在青海湖畔,拍摄动植物、分析研究动植物、撰写生态散文,把家乡保护环境、呵护野生动植物的故事诉诸笔端,引导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高原生态保护。她的作品先后荣获第五届“中国梦·青海故事”征文优秀作品奖、“讲述黄河故事、传承黄河文化”活动三等奖、“澜湄万里行”征文活动优秀奖、全国三江源生态文化作品二等奖。
敬业奉献“青海好人”
陈志秀:
审理近三千件案件无一差错
陈志秀,女,1970年生,中共党员,西宁市城东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从业二十余年,她不忘初心,爱岗敬业,秉公执法,经她审理的近三千件案件无一差错,每一起案件都办成了经得起人民和历史检验的“铁案”。她先后荣获“青海省优秀法官”“青海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全国优秀法官”“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先进个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全国模范法官”“全国先进工作者”“双百政法英模”等荣誉。
吴嘉楠:
“90后”电网巾帼守护西陲光明
吴嘉楠,女,1991年生,中共党员,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超高压公司西宁750千伏变电站站长。“90后”的她积极响应国家“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在电网运维一线用坚韧与智慧守护西陲光明,先后荣获“全国青年岗位能手”,青海省“职业道德十佳标兵”,国家电网公司“优秀共青团员”“劳动模范”,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劳动模范”“青年五四奖章”“最美青电人”等荣誉,作为央企青年员工榜样,她的事迹还在央视新闻频道播出。
杨永磊:
匠心筑梦高原 一把焊枪刻人生
杨永磊,男,1975年生,中共党员,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格尔木炼油厂工人。他扎根高原油田生产一线三十载,用一把焊枪刻人生,先后参加工程焊接施工及管理40余项,装置检维修550余次,研发的技术成果投用获得经济效益2400万元以上,荣获国家专利36项、省部级获奖成果6项,发表国家级论文33篇,出版专业书籍3部,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第四届青海省道德模范提名奖”等荣誉。
赵新录:
坚守可可西里守护高原净土
赵新录,男,1975年生,中共党员,青海省公安厅森林警察总队三级高级警长。从警26年,他和战友们抗高寒缺氧、斗“两盗”分子、破非法盗猎大案,为保护藏羚、为守护可可西里生态环保事业奉献青春,谱写了一曲用生命呵护生命、用坚守践行使命的赞歌。他先后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省五一劳动奖章”“可可西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先进个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最美基层民警提名奖”“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个人”等荣誉。
祁洪芳:
助力青海湖裸鲤资源跨越式增长
祁洪芳,女,1970年生,中共党员,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实验室主任、农业推广研究员。三十多年来,她始终致力于青海湖裸鲤这一高原特有生物的人工繁育、增殖放流、资源救护、渔业生态环境监测等工作,和团队人员帮助青海湖裸鲤资源实现跨越式增长,有效维护青海湖生态环境。在她和团队的坚持和付出下,截至2021年,青海湖裸鲤资源已增长至10.85万吨,她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青海省优秀专家”等荣誉。
孝老爱亲“青海好人”
张仁:
用行动书写“久病床前有孝子”佳话
张仁,男,1964年生,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东沟乡石窝村村民。15岁时,父亲离世,身为长子的他撑起了5口之家。32岁时,母亲因病瘫痪,他毅然带着瘫痪的母亲生活,一过就是25年。如今年近花甲,孑然一身的他依然守护在母亲身边,用实际行动书写“久病床前有孝子”的佳话。在他的悉心照料下,85岁的母亲精神矍铄、身体康健,他先后荣获“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第四届青海省道德模范”等荣誉。
董文英:
好妻子真情孝老养兄护夫
董文英,女,1968年生,西宁市湟源县城关镇西关街社区协管员。父亲早逝、母亲患病、哥哥精神失常、丈夫失明,面对接踵而至的生活磨难,她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执着坚守34年,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孝老、养兄、护夫的重任,赢得邻里高度赞誉。她曾荣获“第五届西宁市道德模范”等荣誉。她说:“生活虽难,可人间有爱,有太多人帮助我、鼓励我,生在这样的家庭是我的不幸,可是生在这样的国家我又是幸运的。”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