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我们不幸福?在《幸福之路》一书中,英国哲学家罗素把“竞争”排在了导致我们不幸福的因素的首位。他认为,把生活视为就是比赛,就是竞争,只有赢家才受人尊敬,才能过上幸福生活的观点,使得人们以牺牲感觉和智力为代价去过度培养意志力、竞争力,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可怕的、固执的观念,会让人的肌肉和神经都很紧张。过着这种生活的人就像是在进行百米赛,但他们竞赛的终点是坟墓。在文章的最后,罗素给出了他对此病症的医治办法,那就是我们必须要改变关于竞争的哲学,“承认理想的平衡的生活中,要有健全而恬静的享受内容。”
罗素虽然去世已经50多年了,但看今天的社会,对竞争和成功的推崇,比罗素所生活的时代,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的教育,过度关注孩子的成才、成功、而很少关心孩子是否“成人”,是否身心健康、人格独立,导致很多孩子从小就生活在“成王败寇”、“你死我活”的压力和恐惧中,无论成绩好或不好,内心都极度匮乏、自卑和绝望,无法构建起安全感、归属感和幸福感,甚至有一些孩子还走向了抑郁、自残、自杀。
只要社会资源有限,或评价方式单一,就一定存在竞争。一定程度上,竞争也能促进一个人的奋斗和进步。但竞争性是人的本能,不需要刻意强化,在必要的时间和环境下,自然会被激发。而我们需要培养孩子的,恰恰是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未来的社会,分工只会越来越细化,如果我们的孩子想要发展的更好,不是立足竞争去赢过别人,而是要找到自己的天赋和热爱所在,做到极致,拥有更强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这同时也意味着,在自己专业之外,孩子们需要更广泛的合作,需要更多的互补和支持,才可能共同成就一番更大的事业。某种意义上说,懂得合作本身就是一个人最大的竞争力,也是人生获得幸福的重要源泉。
#人平陪你读好书#
-->- 上一篇: 最便宜的衣服货源批发进货渠道有哪些
- 下一篇: 新疆多久能解封恢复正常